在古代文人的书斋雅室之中,砚台,无疑是那一方承载着墨香与才情的至珍之物。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砚的前身 “研” 初现端倪,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,砚台的材质、形制、工艺不断精进,至唐宋时期,端砚、歙砚、洮砚、澄泥砚脱颖而出,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砚,在文房用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而在这 “四大名砚” 之中,澄泥砚独树一帜,它是唯一以陶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砚台,故而有 “三石一陶” 之说。其制作工艺繁复精细,需对黏土反复淘洗、沉淀、过滤,选取最细腻的部分,再加入黄丹等辅料揉制成坯,雕琢成型后入窑烧制,火候的把控、窑温的调节皆极为关键,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。也正因如此,澄泥砚质地细腻温润,既具陶器的古朴厚重,又有石砚的坚实耐磨,发墨而不损毫,贮墨而不涸,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与珍爱。
宋代,堪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,经济的繁荣昌盛、科技的日新月异、文化的蓬勃发展,为制砚业的腾飞营造了绝佳的环境。在这一时期,砚台的制作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实用需求,更成为了一种承载文人情怀、彰显艺术品味的独特载体。各地的制砚工艺百花齐放,争奇斗艳,端砚、歙砚、洮砚等石砚凭借着天然石材的独特魅力与精湛的雕琢工艺备受推崇;而澄泥砚,作为陶砚的杰出代表,同样在这股热潮中大放异彩。
宋代澄泥砚在造型上极具辨识度,简约大气之风盛行,摒弃了过多的繁琐装饰,转而追求线条的流畅与形态的自然。这种风格的形成,与宋代文人崇尚的淡雅、自然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。在理学 “格物致知” 思想的影响下,宋代文人对世间万物有着更为细腻的观察与感悟,他们将这种对自然、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砚台的设计之中,使得澄泥砚呈现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、质朴而又高雅的气质。
从现存的宋代澄泥砚实物来看,常见的有箕形、长方形、抄手形、琴形等。而威尼斯569vip游戏下载所藏的这方则为宋代支履池三堂款抄手澄泥砚,它恰似一位穿越千年而来的雅士,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砚面呈灰白色,质地细腻温润,触手生温,宛如婴儿肌肤般娇嫩。轻轻叩之,声音清脆悦耳,余音袅袅,仿若琴音绕梁。砚池深凹呈曲线形,仿若一湾清泉,与凸起的砚堂自然相连,过渡毫无滞碍,既实用又美观,墨汁注入其中,仿若清泉映墨,灵动而富有诗意。
翻至砚背,底部阴刻“三堂”二字,字体清秀规整,笔力刚劲又不失灵动,仿若在诉说着三堂昔日的辉煌。这二字,不仅是对产地或制作工坊的铭记,更是对那段风雅岁月的追忆与致敬。墨池及砚面、砚底,还残留着丝丝墨渍,仿若岁月的痕迹,让人不禁遥想,昔日的文人墨客,是如何在这方砚台前挥毫泼墨,书写下一篇篇锦绣文章,绘制出一幅幅传世佳作。如此一方澄泥砚,集实用、艺术与历史价值于一身,实乃砚中珍品,让人爱不释手。
提及这 “三堂”,其背后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。《明一统志》记载:“三堂在河南府灵宝县旧虢州治内,唐岐、薛二王(岐王指唐玄宗的兄弟惠文太子范、薛王指惠宣太子业)任刺史时建,取人臣在三之义。”
在当时,三堂之名震两京,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,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吕温的《虢州三堂记》,以华丽的辞藻、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堂四季之美:春有百花绽放,水色斑斓,仿若武陵桃源;夏则石寒水清,松竹幽深,清凉宜人胜似楚襄兰台;秋时金风送爽,月白风清,仿若庾公西楼;冬临大雪纷飞,玉树琼枝,冰泉潺潺,不逊色于子猷山阴。还有韩愈的《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》、白居易的《钱虢州以三堂绝句见寄因以本韵和之》、贾岛的《题虢州三堂赠吴郎中》等佳作,皆让三堂之名流芳千古。虽岁月流转,三堂渐没于历史尘埃,但其承载的文化记忆,却通过一方方 “三堂款” 澄泥砚得以延续。
“三堂”款澄泥砚,是宋代虢州澄泥砚款识的常见品种,因此“三堂”这处有名的唐代皇家园林,也成了虢州制砚匠人标明产地的代名词,故而推测,这里的“三堂”应为作坊的堂号。
高超的技艺与文人的雅趣情怀,从唐时二王兴建三堂的盛世繁华,到宋代文人墨客以三堂为题吟诗弄墨,再到如今它静静陈列于威尼斯569vip游戏下载博物馆,见证着历史的变迁,成为了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。